财新网-财经资讯、金融新闻、股票行情

教育部2006年第一次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4-09-06 15:04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5 次
教育部2006年第一次新闻发布会 活动描述 1月25日15时,教育部举行2006年第一次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有关政策及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问题,并答记者问。中国网届时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王旭明: 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各位出席教育部今年第一次新

教育部2006年第一次新闻发布会

活动描述

1月25日15时,教育部举行2006年第一次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有关政策及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问题,并答记者问。中国网届时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王旭明:

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各位出席教育部今年第一次新闻发布会。这是国务院新闻办指定教育部、公安部和卫生部三个部门为自主发布会的试点单位以来我们召开的第一次新闻发布会,意味着今后每月25号的下午3点钟我们将在这里和大家见面,就各位关心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当中的若干问题向各位介绍情况,并且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希望我们在新的一年里联系更加紧密,接触更多。

2006-01-25 14:42:24

王旭明:

在回答大家的提问之前,我先介绍几个方面的情况,这几方面的情况有一个书面材料已经给大家了,我现在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全国科技大会已于近日召开,这次会议规格很高,是我们国家对科技创新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的大会。高校作为高科技集中的地方,为国家知识创新体系作出了突出贡献。教育部已经在1月19 -21日召开了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这次会议的主题就是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动员全国高校,特别是部属高校坚持自主创新,积极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国务委员陈至立分别到会作了重要讲话,要求全国高校都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等教育工作全局,全面推动高等学校建设,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不懈努力。

2006-01-25 14:59:56

王旭明:

教育部已决定,组织部属高校支持广东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支持广东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为广东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双方将在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和具有特色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方面,与全国经济实力最强的广东省开展密切合作。教育部直属高校将在产业咨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基地建设、科技联合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等方面与广东省开展密切合作,在紧密合作中实现共赢。此次部省合作还成立了一个协调领导小组,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教育部与广东省政府合作具体事项的协调落实和日常工作。

2006-01-25 15:01:17

王旭明:

我现在拿到一组最新的数字,就充分说明高等学校在我们国家创新体系当中,在科技成果转化当中发挥出非常大的作用,例如:目前我国的两院院士当中,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当中,有38.7%的人员在高校,这次新增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当中有55%来自高校。再如,“十五”期间全国高校获得全国“国家自然科学奖”有75项,这75项占整个国家受奖总数的55.07%;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有64项,占总的受奖数的64.4%;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有433项,占总的受奖数的53.57%。另外,目前全国有61.7%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也在高校。

2006-01-25 15:05:17

王旭明:

上面这一系列数字说明,我国高校在国家知识创新体系和科技成果转化当中,确实发挥着非常巨大的作用,是一支不可低估的重要力量。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教育部在全国科技大会召开不久,就召开了全国直属高校第16次咨询会议,来专门研讨如何为国家知识创新体系建设作出贡献的问题。这个会议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这是我向各位介绍的第一个情况。

2006-01-25 15:09:10

王旭明:

第二个情况:关于高等教育教学评估开展情况。社会各界对我们国家高等教育质量非常关心,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因为大家都希望上大学,并且希望能够上好大学,还希望能够在大学里享受高质量的教育。这也是教育部多年来一直致力做的工作。从1994年开始,我们国家开始高等教育教学评估试点工作,经过十几年的评估实践,进一步确立了教学工作在学校的中心地位,优化了教学条件,规范了教学管理,促进了高校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改革的深化,使高校的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2006-01-25 15:10:54

王旭明:

2003年,高等教育教学的评估工作有两个重大突破:一个突破教育部决定:实行“五年一轮”的教学评估工作,今年已经进入了第四个年头,经过前三年的评估工作情况怎么样,我们有一个数字向各位提供。另外一个重大措施就是从2004年开始,教育部成立了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这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教学评估工作开始走上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和科学化的发展道路,对促进我们国家高等教育教学的积极、健康、高质量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

据统计,从1994年到2002年底,探索试点性的评估高校196所,从2003年-2005年底,教育部正式评估高校171所,今年教育部将接受评估的高校有130多所,2007年接受评估的高校将有270多所。2007年为止,“五年一轮”的教育部的高校评估工作将告一段落,到那时我们将适时向各位通报评估工作的情况,特别是要通报评估的结果。我们相信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将在政府一系列措施的强力推动下,得到有效保障和提高。

2006-01-25 15:12:58

王旭明:

第三个情况:向各位通报一下关于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新机制的若干工作。国务院最近召开了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新体制工作会议。1月17日,教育部向各地下发了《关于做好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若干工作的紧急通知》。通知明确,要严格规范收费行为。实施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新体制的地方和学校,今年寒假前,一律不准再向学生预收下学期杂费。从今年春季开学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只能按“一费制”规定的额度收取课本费(不含按规定享受免费教科书的学生)、作业本费两项代收费和寄宿学生住宿费,除此之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不得出台任何收费项目,学校不得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展的所有教育教学活动和各种基本办学支出,一律在财政安排给学校的公用经费预算中开支,不允许通过向学生收费来解决。教育部再次重申,不得向学生收费统一购买教学辅导材料和学具。不得要求学生统一购买校服、卧具,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采取政府购买的方式向学生免费提供。要严格按照国务院文件规定,规范收费行为,坚决杜绝各种形式的教育乱收费。

2006-01-25 15:14:52

王旭明:

教育部还特别强调,凡是实行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新机制的学校在实施过程的专项资金,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开支使用,不得用于偿还以往的债务。不得将公用经费用于人员的工资、津贴、补贴、奖金等等,教师工资另外渠道解决。教育部要求对以往一些地方和学校通过收费解决教职工福利待遇的问题,要报当地政府另行统筹解决,严禁挪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专项资金,特别是要密切关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实施后农村中小学可能出现的失学、辍学学生返校、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回原籍就读等新情况。原来我们没有实施新机制,实施新机制以后,城里务工的农民的孩子,可能返回原籍地、原来辍学的学生也可能返回原校,对于这样的情况要提出解决办法,及时向当地的人民政府报告这些新的问题。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新机制,是我们国家对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得民心、顺民意,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我认为,在今年春节前有这样一件好事,无疑给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的人民群众带来了一个巨大的福音,这件好事,一定会在教育部和各级人民政府的努力下,办好办实。这是我向各位通报的三个方面的情况。

2006-01-25 15:17:13

王旭明:

新春佳节即将到来,在这里,我代表教育部周济部长向媒体的各位朋友,也希望通过媒体的朋友向教育系统广大师生员工致以新春祝福,祝福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生活幸福。谢谢大家,下面我愿意回答大家的问题。

2006-01-25 15:20:03

《东方早报》记者:

请问发言人,我想问的是关于现在我们国家学术造假的问题。现在学术造假的现象几乎涉及到国内所有的大学,我想这个说法可能是过于严重了,但是最近有两个这样的例子,一个是四川大学海归教授邱晓庆学术造价的风波,另外是天津外国语学院的教授剽窃他人的作品,请问发言人,学术造假的现象在我们国家存在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另外,我们很少能够发现我国有人因学术造假而受到比较重的处罚,这是不是更加助长了这种风气?怎么样才能从根本上扭转这种风气?

2006-01-25 15:20:51

王旭明:

我们已经注意到您所举的两个例子,据了解,相关学校已经成立了专门调查工作委员会。教育部将配合科技部等相关部门和有关大学进行认真地核实、调查。如果造假属实,我们会进行严肃处理,并及时向新闻界发布。您说的“学术造假”行为和学术规范,教育部一直都高度重视,去年我们专门召开过新闻发布会,要求广大科研人员,首先从自律开始。我相信,这个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应该做到两个方面:一方面作为广大从业人员,广大知识分子,应该从严自律,严守科学规范,遵守科学道德;另外一方面有关部门应该随时加强督查、检查,一旦查清有关问题,及时进行解决。

2006-01-25 15:22:06

《新民晚报》记者:

高校参加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为什么首先选择了广东省,而不是其他的省市自治区?还有相关的项目现在也没有具体确定,有哪些高校或者是哪些专业在广东已经开始启动了?谢谢。

2006-01-25 15:23:16

王旭明:

为什么选择广东省?大家知道广东省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广东省在产学研结合的开发模式等方面已经做了很好的探索和尝试,特别是开发实体模式,高校科研机构创建科技园区模式和产学研结合等,已经做了非常积极、有效的探索,我们了解到目前广东省有300多个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有100多个专业镇,70多个高校和200多个科研机构,有这么多个集团组织从事产学研结合和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特别是这一次咨询会上有一天的时间,代表们分四个组,到深圳、东莞、广东市区和佛山进行考察,代表们普遍觉得,广东省确实形成了非常好的产品、成果转化的态势。我们认为,注入了高校科技成果新鲜的活力,会加速广东省整个科技成果转化的含金量,提高竞争力。因此我们选择了广东省。当然我们也希望全国有更多的省市,特别是条件具备的地区能够和教育部密切合作,共同来推进科研成果的转化,我们教育部将积极推动这方面工作的进程。谢谢。

2006-01-25 15:24:10

香港《明报》记者:

现在能否保证每个有需要的大学生都能向银行贷款?如果有些学生没有钱交学费的话,是否一定保证不会把他们赶出学校?他们工作、就业以后,还不起贷款的话,采取什么样的政策?谢谢。

2006-01-25 15:25:47

王旭明:

自从98年我们改革高等学校收费制度以来,到目前为止,我们国家已经建立了包括“奖、贷、助、减、免”一套完整的国家资助困难学生的体系。在这套体系里面,你比较关心学生贷款制度,学生贷款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国家助学贷款;一种是高校利用国家财政资金对学生办理无息借款;还有一般性的商业贷款。在这三种贷款形式里面,从国家层面上说,强力推动的就是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特别是2005年中央政府又推出了按新机制实施国家助学贷款的办法。我可以非常高兴地告诉你,一年多来,按新的机制实施国家助学贷款这个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目前国家助学贷款的资助金额和资助人数已经超过了过去五年的总和。像您说的国家资助贷款最大的受惠面,只能包括25%左右比较困难的大学生,各地的贫困大学生有不同的标准,比方上海和宁夏的贫困大学生标准就不同。其他贷款的形式,除了保证国家助学贷款形式之外,还有其他另外两种,可以说,所有学生只要符合贷款要求都能获得贷款。

2006-01-25 15:26:18

王旭明:

顺便给您介绍一下,我们国家资助困难学生,除了国家助学贷款,商业性贷款和高校无期贷款之外,还有另外几种,比方说奖学金制度,我们有学校奖学金,国家奖学金,还有社会各界所设立的奖学金等等。另外还有勤工助学制度,还有对特殊困难学生进行临时性的、突发性的进行补助,同时还有学费的减免制度。最后我特别强调的就是,我们国家要求全国所有高校实行“绿色通道”制度,就是要求学生拿到录取通知书以后,不管学生有没有钱交学费,都可以“先报道,先入学,后交款”。我相信这一系列政策,能够保证家庭困难的学生顺利入学、完成学业。

2006-01-25 15:28:35

香港《明报》记者:

能否评价兰州理工大学所谓的“没有钱上学,就让他们退学问题?”

2006-01-25 15:29:40

王旭明:

如果真有这样的问题,哪个地方的教育部门都会干预,要求他们改正的。

2006-01-25 15:31:28

香港《大公报》记者:

港澳学生到内地上学能否享受同等收费?目前这项工作进展得怎么样?

2006-01-25 15:31:40

王旭明:

您提的这个问题教育部有关部门已经注意到了,我们正在积极加强研究、协调,尽快出台相关的解决措施,也给您一个满意的答复。

2006-01-25 15:32:11

香港《大公报》记者:

目前有时间表吗?

2006-01-25 15:32:17

王旭明:

还没有。

2006-01-25 15:32:30

《北京晨报》记者:

今天发的材料第三段,就是“关于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的这一段,其中有谈到“教育部再次重申,不得向学生收费统一购买学生辅导学具、卧具、购买校服……”等等,这些是指农村的学校还是所有的大学都是这样的情况?

2006-01-25 15:32:39

王旭明:

所有的大学。

2006-01-25 15:33:58

《北京晨报》记者:

现在在北京,我们看到所有的学校都有校服,这可能是学校管理的规定,不知道你们的态度如何?

2006-01-25 15:34:08

王旭明:

购买校服,城市的学生和农村的学生各方面的条件不一样,如果在城市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觉得购买校服应该说是可以的,但是取决于学生自愿的前提。

2006-01-25 15:34:38

日本NHK记者:

目前失学、辍学学生的人数是多少呢?能不能介绍一下最新的数字?您介绍给我们的杜绝教育乱收费的举措,您认为能起多大的作用?

2006-01-25 15:35:24

王旭明:

我先把一个统计数字告诉您,2004年从全国统计情况来看是,小学生辍学平均为0.59%;初中的辍学率平均为2.49%。我说的这个数字,有些媒体可能觉得和您实际看到的情况相比,显得更高一些。这是由于我们国家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大中城市和东部经济发达农村,中小学辍学率几乎为0,比方说北京,辍学数据为0。相比之下,中部地区,特别是西部贫困地区一些县的小学辍学率我们估计可能在2%,甚至还要高。初中的辍学率,我们估计要在7%,甚至还高。在农村中小学校,这种辍学率还是存在的。如果全国小学和初中的学生加起来1.8个亿算的话,即使按全国平均的辍学率计算,估计全国辍学的学生在230万左右。我想辍学的原因非常复杂,但是归结起来主要是经济落后、财政助学经费不足,孩子因家庭贫困辍学恐怕是比较大的原因。

2006-01-25 15:36:55

王旭明:

农村教育结构比较单一,农村教师师资水平也比较低,这样就使学生由喜欢上学,到上学以后由于形势比较单一,师资水平比较低,变成厌学,最后由厌学变成辍学。在教育改革当中,原来我们的高校,甚至中等专业学校是包分配的,现在就业实行双向选择了,不负责分配,特别是农村户口进了中专可以转为城市户口等,如果这些政策没有后,可能会对学生上学的吸引力有所影响。所以有些学生,特别农村地区的学生,为了早早打工挣钱,辍学了,深层次分析可能还有别的原因。

我想教育部今后将进一步抓好农村教育,特别是对辍学学生的帮助,我想最大的保障机制,就是我们刚刚国务院规定的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的出台,特别是国家实施“两免一补”的政策,就是免除西部地区困难学生的学杂费,免除西部地区困难学生的书本费,一补就是给你补助寄宿生的住宿费。通过“两免一补”的政策,我想会吸引很多学生到学校里面来。当然其他一系列政策,比方说我们继续实施的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学校均衡化建设,使西部地区的学校努力提高教学水平,比方说农村远程教育的实施,比方说课程教材改革,原来学生对课程教材觉得很单一,不愿意学,通过改革,可能变的更生动、活泼,特别是提高农村教师质量的问题等等,我相信我们会吸引更多的学生到这些学校里来,辍学率应该会稳步地下降,而不是上升,我此对怀有信心,谢谢。

2006-01-25 15:38:57

CCTV记者:

我的问题还是针对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新机制的,您刚才说禁止一些学校乱收费,如果发现这样的现象,家长应该通过什么途径向有关部门反映?对此有什么惩罚的机制?您能不能评价一下城市和农村乱收费的情况,总体情况是怎么样的?

2006-01-25 15:42:01

王旭明:

我国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已经进行了数年,几年来,治理教育乱收费,特别是治理农村教育乱收费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个数字,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国家信访局统计,2005年教育收费的举报与2004年相比,分别下降了29%和30.3%,从这一个方面说明了治理乱收费有了一定的进展,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产生乱收费的土壤和条件依然存在,有些地方和地区问题比较突出,离党中央的要求、离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所以我们今年仍然在年度工作会议上把治理教育乱收费当做今年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来抓。

您问如果发生这样的事情怎么办?我可以很明确地说,我国的教育管理体制,中小学的教育管理权是在当地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所以一旦发生这样、那样的乱收费行为,应该首先向当地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投诉。

2006-01-25 15:42:36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您刚才提到“两免一补”,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当地的教育部门和财政部门好象都不愿意为学校提供资金方面的支持,互相推诿的情况也有出现,不知道教育部现在对这些情况是怎么协调的?好象教育部门说没钱,当地的财政部门也说没钱,学校“两免一补”不知道怎么办。

2006-01-25 15:44:04

王旭明:

这方面的情况,我们特别欢迎你们对我们教育部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进行报道,对在贯彻落实执行当中执行不力的学校和部门,进行监督、曝光。

去年我们发现有些部门“挪用教育资金”事件,比方挪用人均杂费,人均公用经费,这都是通过内部材料看到的,在媒体上没有看到,我觉得我们的舆论应该监督这样的现象。挪用公用经费的现象,媒体不应该披露批评吗?您说的有些学校在执行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当中不利,这要具体看。如果谁违规了,我觉得舆论应该监督,我觉得实施农村义务保障机制以后,如果哪些学校违反规定,继续向农村中小学生收取费用,如果哪些部门在保障机制方面,该投入的没有投入;该保障的没有保障,出现了挪用教育经费的现象,我觉得舆论都应该站出来捍卫教育的尊严。

2006-01-25 15:44:46

河北《燕赵都市报》驻北京记者:

我有三个问题:咱们搞高校评估,我想问一下高校评估硬性的标准是什么,以什么标准评估?如果评估不达标,教育部对这些不达标的学校有什么处罚?一些高校为了每一年增加他自己的招生名额,在大学生就业这方面“注水”,即他本来没有那么高的就业率,他自己会提高这个就业率,发生这样的情况,教育部门应该怎么处理?因高中属于非义务教育,很多一些有比较好教育资源的学校,会利用自己富于的资源到外地吸收一些初中毕业的学生,这个数字可能已经超过了三千,例如在北京周边的河北省等地,这种行为教育部怎么看?现在农村的小学实行义务教育,有好的保障机制,在这个情况下,出现很多辍学的学生返校,或者农村的学生到城市跟他的父母一块打工,后来他发现,回去后可以享受免费的教育,他们会大批量地涌向农村,接受教育。这方面教育部怎么解决?出现人员过多,而又因咱们经费不足,而出现新的问题?

2006-01-25 15:46:15

王旭明:

关于第一个问题,评估标准可以会后跟我们的工作人员了解。我们很快将会把这个评估政策上网,大家可以随时查到有关的硬性要求和标准。这几年,我们国家对大学生就业十分重视,前年开始,每一年都召开很高级别的会议,黄菊副总理亲自讲话,做全面部署就业工作,这几年在政府各个部门的配合下,都做了很多好的工作,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大学生就业人数虽然逐年增加,但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基本上还是很平稳顺利地得以解决,我想这归功于各级政府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您所说的个别少数大学为了追求就业率的问题,的确存在,解决的办法就是“有了病就治”,记者媒体就是“医生”,上级主管部门也是“医生”,各种政策也是“医生”,我们有关部门也在研究。比方说我们原来的就业率是一次性的,今年我们改为两次,9月份一次,12月份再有一次,这样,在对比当中就会确保它的真实度等等。

至于农村小学生都回来怎么办,我们教育部已经预料到有这种可能,但是很难预料到哪些地方小学生会返回来,会造成多大的冲击?现在很难预料,所以教育部在最近下发的通知表明,“发现这种问题及时报告,随时研究对策”。因为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新机制今年刚刚实施,像您说的这种情况,我估计,可能会出现。

2006-01-25 15:48:27

王旭明:

刚才说的第二个问题,这里面情况比较复杂,教育部正在研究。因为高中是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有择校的权利,出现这种情况,有可能对学生所在地之外的优质教育资源造成冲击,如果所在地愿意接受这样的学生,以来保障它的经费、资金等方面的问题,所以这方面是近年来新出现的问题,我们正在研究,寻找对策。

2006-01-25 15:51:41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2004年发布了一个教育经费的执行情况,根据这几年分析,2002、2003、2004年以来教育经费的总量占GDP的数量是连续下降的,与我们希望达到4%的比例还是有差距,我想请问您对这种下降的趋势怎么看?对我们教育发展有什么影响?

2006-01-25 15:54:11

王旭明:

这个问题可能在财政部的新闻发布会上提更合适。因为是财政投入的问题。2004年我们国家国内生产总值为159878亿元,国家财政性的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2.79%,与上年的公布数相比,这个比例确实发生了变化,主要原因是什么?大家也都知道,2005年国家统计局根据经济普查统计结果,将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做了调整,上调2.3万亿元。目前我们国家财政性的教育经费统计,还不能完全反映我国政府安排教育经费的总量。目前根据我们国家实际情况,不能完全反映教育投入的总量,国家财政的统计还有许多没有包括在里面,不可否认,距离4%的指标还有相当的差距,因此教育投入不足,仍然是当前和今后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更大的问题,它也是各级政府、中央政府应该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确保教育发展和社会事业各个方面的发展一样,积极、稳步、健康地进行。

2006-01-25 15:54:51

《瞭望》杂志记者:

去年下半年媒体披露一件事,河南省教育厅计调处,通过印刷材料,实行“高定价,高回扣”一事,后来立案了,我不知道处理情况是什么样?教育部是什么态度?

2006-01-25 15:56:25

王旭明:

您说的这个案子已经移交司法部门。教育部非常重视教育系统内部工作人员在财政上,违反财政纪律,贪污挪用。在历年的财务工作会议上,各个学校,特别是高等学校都会提出这个问题。教育部最近刚刚下发一个通知,要求各个高校对各个学校的财务实行监控,每月进行一次汇报,就是防止有些高校由于贷款规模过大,形成财务风险。对于各地中小学中类似事件,教育部也是非常重视,一个我们认为从教育部纪律检查各个部门,及时审查各种案件,并且移送公安司法部门,同时,也出台一系列政策、制度,从机制上保障中小学校积极、健康的发展。应该说,今天我们特别提出来,欢迎舆论、媒体对教育系统内部,比方说农村义务保障机制以后,比方说高校规模扩大资金会不断地增加,学生由于收费制度改革,国家各家资金不断地流入,应该说一些教育部门钱是不断地增多,怎么用好这笔钱,因为这是人民的血汗钱,如何真正用于教育、用于师生、造福教育、造福师生。我想这是我们对各级教育系统工作人员提出的目标,我希望舆论共同监督我们,共同使好、用好中央和各级政府拨给教育的钱,让它真正用于教育。

2006-01-25 15:57:04

王旭明:

再次感谢各位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下月的25日再见。

2006-01-25 15:58:26

图片内容:

(责任编辑:)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4-09-20 11:09 最后登录:2024-09-20 11:09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